冬至
这二个字,念起来总似有雪声。一直固执的觉得,冬至才是冬天的开始,此前的立冬、小雪等等,只是季节的预演,凛冽的寒风刮到这里倏然便有了尘埃落定的踏实。不过现在想来,半个多月前的那一场不大不小的雪,还是下早了。
冬至,对于古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气。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,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。《汉书》有云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”也就是说,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所以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往往选在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做“小年”,当然这和我们现在说的腊月二十三“小年”说法有所不同。不过这在那个时代说明,一是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真正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汉代以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“贺冬”,到了这天朝廷上下是要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边塞闭关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说白一点,这一天大家都应该窝在家里不出门、不上班,好好静养身体,进些食补最为适宜,正所谓“冬至一阳生,三九补一冬”。宋朝以后,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。
睹物思人,触景生情。这样一个祭祀先灵的节日,很难让自己兴奋的起来。中国很多传统的节日都蕴含着对美好向往,对逝去怜惜的寓意。姥姥今年去世了,昨天夜里又梦见了姥姥,这已经是第二回了,第一回是她百天祭的前一天,母亲说梦见意味想念。冬至在外回不了家,告诉母亲祭祀多唠叨几句,并在祭台上多放两碗饺子。都说世间的离别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重逢,梦见应该也算一种重逢吧!还说“人啊!记住逝去的余温,哀伤尽处是重生”。宋代梅尧臣有一首诗叫《冬至感怀》,“衔泣想慈颜,感物哀不平。自古九泉死,靡随新阳生。禀命异草木,彼将羡勾萌。人实嗣其世,一衰复一荣。”这首诗描绘了离别与重逢、逝去与重生的关系,大致有“世间人,纵有不舍,终有离别。世间事,纵有遗憾,且放心间”的感悟。
冬至,带上一颗感恩逝人之心,吃上一碗饺子,暖胃的同时,也暖了心。